何潔凝 Ada Ho - 快樂德式🇩🇪實用育兒法🚸分享會 (會後分享)

(相片來源:Topick, hket.com: https://goo.gl/wd4qZb )
上月初有幸出席到佢既第一場分享會,能親身感受到佢既教學熱誠。
這是一場很具啟發性既分享。而且很有趣,若她沒有提起,我完全不為意,佢整個分享的power point slides 是只有圖片沒有字。無字天書,但卻留下深刻印象。
以下是我帶走的重點
❗Take away points
❗:





學前教育嘅重點就係讓孩子學會在現實生活中生存, 所以以食飯為例,食飯就係要用大人用的碗碟,就算打得爛又如何?
他們打爛咗一次先知道原來碗碟係有機會打得爛,下次便會學會小心。如果一直都係用膠碗膠碟他們便不會知道原來碗是不能掟的,從中也未能學會細心。
另外,德國教育注重思考能力,從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飲食做主開始為自己做決定。他們只會把餐點放出嚟,但係小朋友可以選擇幾時要食,要食幾多,自己開始,自己善後。
那大人的角色是什麼呢? 大人做的便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小朋友學會在社會中生活。



因此Ada 說,德國教育其實更易於我們學習,因為仲使我們短期內無法改變大環境,但我們卻可以參考德國模式優化我們的家庭教育。如果自己是雙職家庭,那便與主要照顧者協力打造。
在家中,或在外與孩子一起時,多讓孩子獨立,無論是穿衣食飯,還是出外搭車,讓孩子為自己負起責任,給予機會讓孩子多留意身邊事物,關心社區。
不要少看這些能力,小肌肉,認知,繼而延伸到同理心,都可從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一點一滴養成。
自理能力是在重複的演練中養成,無法一步登天。幼稚園不懂,社會可以體諒,但去到小學階段仍無法自理便開始影響社交及自信心,因此不可輕視。



Ada 提到,最近香港追捧的「森林教育」,香港的學校不是輕易接觸到森林,該如何參照? 其實德國有「森林教育」是因為輕易接觸到森林,他們需要學會辨別那些植物有毒,如何在森林內遊走時可以保護自己。
在「石屎森林」的香港,更需要學習的是「商場教育」
‼ 如何看商場平面圖找尋商店,在百貨公司內找到正確類別的商品,甚至如何看標籤、格價等,更需要香港學生學習。

因此與其盲目追捧,倒不如自創另類教育。



好多時,我們都會空洞地稱讚孩子,『好叻阿! 、好靚阿!』但這容易流於敷衍,唔好以為小朋友唔知阿!!
當我們要具體稱讚孩子時,我們便會思考,會正視當下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,這份重視才是稱讚的重點,而孩子是充分感受到的。



好多時,答案道理人人都明,但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從自己口中講出嚟。聽別人講,最容易左耳入右耳出,但當是從自己口中講出黎,除了印象更深刻,亦多少會自己加了幾分認同感。

Ada 一直強調一點,我們不需要去德國才能套用他們的育兒方式,小朋友在校外既時間那麼長,我們做為家長,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,融合他們的精粹。在家中與其他照顧者,一起打造德國式


爸爸媽媽們,共勉之!
有關Ms. Ada Ho 的背景, 請另看媒體報導:https://goo.gl/qMb7Q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