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孩子的生命 該由誰負責?
最近工作上忙到天昏地暗,但係今早打開Facebook, 迎面而來是又一則學生輕生的新聞,除了心痛,忍唔住又想加把嘴。
190日內有19條生命自行結束,終於敲起社會的警鐘,各方人物,大家都跳出來講,怪發展商, 怪大財團,怪政府,怪教育局,怪學校,當然,還有怪父母。
大家都知道這場升學競賽有幾痴線,有幾不人道,但相關產業就越來越蓬勃,家長疲倦、無奈,但繼續投入地帶著孩子參與,富有體育精神。
仲使幾多專家出黎講,保持終生學習興趣先係最重要,但又有幾多家長夠膽唔報興趣班,唔補習,真係去自然學校,去home school, 願意只揀happy school, 讓孩子真係happy? 這條應該係『正路』,但在香港稱為『另類』,所要承受既質疑同壓力,不比主流少,甚至更多。
肯職場捱緊既父母,希望子女在競賽中成為人生勝利組,唔使好似自己一樣甘辛苦。被示為人生勝利組既父母,則催谷自己細路,就算唔青出於藍,也不要少於自己的成就。這些犧牲了的生命能改變幾多制度,能喚醒幾多父母,還是媒體炒作過後又被大眾遺忘?
幾個月前我也很緊張升學,報了十多廿間n 班,一歲人仔就帶住佢一星期返五日唔同既playgroup. 一直到佢入左育嬰院我才開始慢慢反思。無論學前識背幾多唐詩,幾早識唱英文兒歌,其實那些都是唸口黃,只是讓父母開心,可以炫耀,但在佢真係明白字的應用前都不能內化,成為自己既知識。
現在我仍相信,孩子的發展是需要適當的刺激,但不是單向式,是給予多元環境讓其探索,沉住耐性讓其自行發掘知識的樂趣。看到她每日都發現新大陸,那種感覺更有驚喜。雖然有時我仍會焦慮,她的發展是否比人慢,但也學著給予耐性,只供養分,讓她自己慢慢吸收,用自己既步伐陪著她成長。
社會變遷得快,未來如何發展,無人會知,但至少我只想給予孩子我曾經歷過的快樂童年。猶記得在美國時,小學考試前,老師出信俾家長,唔好特別溫書,教孩子作答時要信自己直覺,上午考完試,下午就係休息開party, 有pizza, 有棉花糖,考幾多日,就開幾多日派對,考試甘開心,無小朋友係唔鍾意考試。
我不敢奢望香港有外國既環境, 但希望至少自己能不受大環境既影響,相信自己既孩子有自我茂盛既能力。我只期望佢長大有自我搵食既能力,做自己喜歡既事,為社會帶來正面既貢獻,甘我地就可以功成身退。
在此記之。
相片: 21個月,學識自己著褲。
#babyvaleriewang #育兒心得